转向不足时的操作原理
若出现转向不足,ESP电子稳定系统会将动态转向比重新设置为一个间接值,使驾驶者不会很快将方向盘打到极限,从而提高了汽车的灵活性。该功能是奥迪的一项最新开发成果,首次运用在配备了动态转向系统的A4L车型中。
显示了转向不足功能的操作原理。在没有动态转向功能的汽车上,若转向角度太大,就会超过前轴的最大转向极限,因而即使前轮已经转动,汽车还是会偏离轨道。在配备了动态转向功能的汽车上,系统会侦测转向不足情况,并改变转向比以防止驾驶者过度转动方向盘。转向干预的程度不会被驾驶者察觉。由于不会影响到如噪音和延迟等伴随现象,采用转向干预比其他如减少发动机扭矩或制动干预等方式更不易被察觉,且稳定效果依然显著。若已进行转向干预,ESP电子稳定系统的发动机干预和制动干预程度就会降低,或完全没有必要。
在抓地力水平不同的地面(非均质路面)上的制动
非均质路面是指在汽车一侧抓地力高(如柏油马路),而另一侧抓地力低(如冰面)的情况。例如冰面部分溶化或干燥的路面部分覆盖了潮湿的树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在这样的路面上制动,摩擦力大的一侧的制动力也大,汽车就会向该侧转动。要想回到直线车道,没有动态转向系统的汽车驾驶者就必须转动方向盘以抵消这一影响,而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对于普通驾驶者来说很难掌握。
在配备了动态转向系统的全新奥迪A4L上,ESP电子稳定系统一般自动选择所需的转向角,由于主动转向介入可以抵消由于制动力不同导致的侧滑力,驾驶者不需调整方向盘。在没有超过物理极限的情况下,汽车会如在两侧摩擦力相同的路面上一样行驶。在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时,动态转向系统功能可以保持汽车在既定轨道上行驶,大大减轻了驾驶者的负担,使其得以完全将精力集中在交通状况上。
另外,由于ESP电子稳定系统一般可以比驾驶者更快更准的选择所需的转向角,因此在上述行驶环境下,动态转向系统可以缩短汽车的安全制动距离。显示了上述配备和未配备动态转向系统的情况下非均质路面上的操作比较。
将非均质路面转向辅助系统植入ESP电子稳定系统的控制原则,可以使用与传统ESP电子稳定系统转向控制相同的信号输入,为制动和转向控制的完美配合创造了条件。这些功能无需额外设置传感器。驾驶者可以通过ESP电子稳定系统关闭动态转向稳定功能的干预程度。
叠式转动装置的构造
整合于转向柱中的传动装置由一个配有位置感应器的电子交流电发动机、叠式齿轮和一个互锁设备构成,该互锁设备可以在无电源时防止电动机转动,从而在方向盘和汽车的转向系统之间重新建立直接联系。
内联式齿轮的操作原理与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如出一辙。电动机转动椭圆形的内转子(WG)以叠加角度数值。通过活动的薄壁球形轴承(FB)可以改变连接于转向杆输入端(方向盘端)的薄壁太阳轮(FS)的形状。在内转子的驱动椭圆的主轴上,太阳轮与连接于转向柱轴输出端(转向系统端)的环形齿轮或环面(CS)啮合。太阳轮和环面齿数量上的差别导致驱动椭圆转动时的叠合传动作用。
液压技术—— 开发初期,在确定液压转向系统原理时,就考虑了的对动态转向系统越来越多的需求,对伺服泵和包括转向阀在内的Servotronic随速助力转向系统都进行了最优化设计。
增强了动力特性的转向系统对伺服泵的要求大大提高。为满足这些要求,根据车内安装的发动机,配备了可以进行体积流量调节的伺服泵,更笼统地说就是对整个转向系统进行了优化。转向需求低时(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体积流量降低以节约能源和燃料,但在中低速行驶时(如乡间道路),系统会极为迅速地做出调整以提高灵活性。伺服泵通过改变液压流容积调节体积流量从而对实际驾驶情况做出反应。
在Servotronic随速助力转向系统方面,专门与动态转向功能相匹配的转向阀进一步提高了所需的转向精准度,优化了系统对驾驶者的反馈,但不会对此类车型典型的转向优雅程度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这同时也归功于整合入动态转向系统的Servotronic随速助力转向性能的协调设置。在整个奥迪驾驶选项系统中,同样取决于道路行驶速度的Servotronic随速助力转向系统的这些特性根据转向比性能进行了调节,以此实现舒适与灵活性的最佳平衡。
奥迪动态转向系统荣获德国工程师协会“2009年机电创新大奖”
近日,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将“2009年机电创新大奖”授予奥迪动态转向系统(Audi Dynamic Steering),作为西欧最大的工程学协会,德国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856年,属于独立的非盈利机构,协会拥有132,000位工程师及科学家。此次奥迪以融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奥迪动态转向系统获此殊荣充分显示了奥迪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
奥迪动态转向系统综合了多项旨在提升驾乘乐趣和安全性的机械及电子系统领先科技。例如最早应用于航空动力传输技术的叠式齿轮、高度灵敏的传感器以及能够高速传输数据的数字网络系统。
与一般的转向系统相比,奥迪动态转向系统不仅可以调节转向力大小,同时还可根据驾驶情况对转向系统的转向比进行无级调节。在高速行驶状态下,间接转向比和高转向扭矩可保证卓越的驾驶舒适性和直线稳定性。相反,在蜿蜒道路及中低速行驶状态下(如调头或泊车入位),转向比会更加直接,以便实现更高的转向精度和轻松的转向操作。
此外,奥迪动态转向系统还可与ESP电子稳定程序相配合,提供双重主动安全保护:奥迪动态转向系统的主动转向修正和ESP电子稳定程序的主动制动介入。当车辆高速紧急变道时,主动转向修正会立刻产生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动选择最佳转向角度、辅助力、纠正力和转向比,使轮胎一直保持足够安全的抓地力,主动转向修正反应时间仅为主动制动介入的三分之一,速度甚至要比富有经验的职业车手更为迅速,车辆通常无需制动便能平稳的转危为安。
奥迪动态转向系统现已配备在国外生产的奥迪A4/S4、A4 allroad quattro、A5/S5、A5 Cabriolet和奥迪Q5等车型上。国内销售的全新奥迪A4L、奥迪A5/S5以及下半年即将国产的奥迪Q5都具有这项领先科技。2009年,由拉尔夫•施瓦茨领导开发并享有专利权的奥迪动态转向系统(Audi Dynamic Steering)获得德国工程师协会颁发的“2009年机电创新大奖”。
2004年起就职于奥迪公司,担任奥迪公司产品研发部底盘控制系统科科长。负责研发奥迪驾驶模式选项系统、动态转向系统、配备运动差速器的quattro系统、新一代quuttro中央差速器、减震器控制系统以及底盘功能安全系统。2001 – 2003年 就职于德国Continental Teves公司,2001至2002年间担任全球底盘控制研发部门主管职位,主要负责ESP+、ESP II和主动式防侧翻系统的研发,2003年起任职全球底盘控制和高级底盘辅助系统部门主管。1999 – 2000年 就职于德国ITT Automotive公司,其间担任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研发工程师职位。
关于奥迪品牌
奥迪拥有源远流长、沧桑与辉煌并存的百年成长历史。奥迪品牌由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于1909年7月16日创立,2009年正值其百年华诞。奥迪四环标志代表奥迪(Audi)、霍希(Horch)、小奇迹(DKW)和漫游者(Wanderer)四个品牌,这四大品牌于1932年组建了汽车联盟(Auto Union)。作为汽车联盟的唯一继承者,奥迪品牌2008年的全球总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连续13年刷新销售纪录,并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国际汽车厂商之一。秉承“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和“进取、尊贵、动感”的品牌价值,奥迪不断挑战现状,引领技术和设计创新,预计到2015年奥迪车型将从目前的20余种增加到40余种。
自1988年奥迪品牌进入中国以来,经过20年植根中国市场的精耕细作,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凭借在品牌、产品、服务等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始终领跑国内高档汽车市场。2008年奥迪品牌在华销量达到118,118辆(不包括香港),同比增长17.08%。目前奥迪品牌在中国产品线达7个车系,包括国产车型全新奥迪A4L和新奥迪A6L,以及进口车型奥迪A5/S5、奥迪A8L/S8、奥迪Q7、奥迪TT/TTS和奥迪R8超级跑车。一汽-大众奥迪品牌拥有国内最成熟的销售服务网络,144家授权经销商覆盖了全国89个城市,其尊贵、完善的服务已分别四次摘得J.D.Power公布的“中国汽车用户服务满意度”冠军和“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冠军。
自特朗普宣布美国开启“高昂关税”措施后,诸多汽车品牌也陆续开启对加征高昂关税的反击。同时沃尔沃汽车也于近期宣布,将在美国市场停售品牌旗下“S90”车型,而消息人士对此也表,沃尔沃宁愿停产这款车型,也不愿应对关税。同时品牌旗下近期发布的ES90纯电动版车型,也将不会向美国市场提供销售;新车将在中国市场进行投产,目前已在欧洲市场开启预订工作。而沃尔沃官方也表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至2026年陆续拓展至其他市场。
比亚迪王朝网全新车型唐L上市,推出DM混动与EV纯电两种版本,唐L售价22.98万-28.98万元。新车以混动长续航、大七座空间和智能化配置为核心卖点。
4月9日,上汽大通G50混动版上市,领航版售价13.98万元,旗舰版14.98万元。新车以“真大空间、真低油耗、真长续航”三大核心卖点,直击用户出行痛点。
如果说现款凌渡L长了一张经典的大众扑克脸,稳重中带着“莫挨老子”的那劲儿。那新款就是引擎盖下藏了个“微笑唇”中网,配上全新开眼角LED大灯,更活泼,更平易近人。
随着4月上海车展的临近,大众汽车也将借此契机推出三款全新概念车型,同时也彰显了大众“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根据消息显示,大众汽车将推出两跨跨界车型以及一款三厢车型,其中一款是来自大众安徽的纯电动车,另一款是来自上汽大众的增程式动力系统的B级SUV。此外,还有一款来自一汽-大众的电动三厢车,并将再次为整个车型阵容锦上添花。